BT科技网

关注江西生活资讯
分享本地风土人情

心花在时艰中绽放 ——江西宁都县就业扶贫散记

更新时间:2020-10-02 20:26 来源:江西经济网 编辑:云腾

心花在时艰中绽放
——江西宁都县就业扶贫散记

(张月保 温谈升)

脱贫攻坚的阳光普照宁都大地,就业扶贫之花结出累累硕果。在火热的夏季,伴着阵阵东风,我们采撷革命老区就业扶贫丰之果的脚步显得欢快。
——作者题记

特殊关怀,向着残疾群体

2020年春天,百年不遇的时艰,落在了刚宣布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廖竹生头上。新冠肺炎的全国性蔓延,使廖竹生在就业创业中刚迈上电商致富快车道的轻盈脚步变得沉重。受疫情影响,这个在弱势困境中摸爬滚打过来的“90后”,显得有些无奈和迷茫。好在像他们这样“特殊的贫困户”总有人惦记、系念,利好政策就像暖春之阳和煦之风,让他们“逢凶化吉”。回想起自己摧毁藩篱艰辛创业的过程,廖竹生一边用弯曲的手指敲打键盘,一边激动地向笔者说——
     “我1997年出生在宁都县对坊乡半迳村,双手手腕先天畸形无法伸直,手掌不健全,家境一贫如洗。但我不甘向命运屈服,在县政府的扶持帮助下,凭借自身努力,从连累家人的‘拖油瓶’变成创业致富的‘顶梁柱’,成为了残疾人创业的领头雁。”
       看到廖竹生虽残疾却熟练地操作电脑,笔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震撼之中,不禁好奇地了解起他的创业过程。他说,由于身体残疾,全家成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那天,扶贫干部来到他家,宣传县里推行的就业扶贫政策,鼓励他去技校学一门技术。一技在身一生无忧,初中毕业后,廖竹生就走近了技校,成为宁都县免费电商培训班的一员。培训结束后,通过就业扶贫政策的扶持,他自主创业,开了一家卖布鞋的网店,第一个月赚到了近3000元钱。从此,小廖信心陡增,一度自卑的残疾人发现并找到了自己的超常价值。后来,随着形势的不断好转,宁都县人社部门帮助他贴息贷款15万元,在宁都电商园创办了“励志园”,与其他残疾人朋友一起创业,奋发脱贫,共奔小康。如今,“励志园”成立了两家电子商务分公司,设立了“天猫优品”服务站,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廖竹生本人荣膺三个“国字号”称号——全国自强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中国好人!
       面对2020年的疫情,政府从多方面加大优惠,“励志园”办公场所和宿舍免除租金、水电费,疫情后复工人员全部享受返岗就业补贴。疫情没有给“励志园”造成影响,这都得益于政府的关怀和支持。笔者从县有关部门了解到,政府帮助“励志园”式的就业扶贫残疾人达到八成以上,全县享受到优惠政策创业的贫困残疾人群体身残志不残,就业无门框,心情舒畅从事着自己喜爱的职业。

精办技校,济于贫困

“宁都高级技工学校是国家人社部支援宁都县重点建设的一所培养技能人才的公办学校,由宁都县人民政府举办,在赣南是唯一的一所,学校对贫困户学生特别照顾。”
       正值暑期,在宁都高级技校招生办公室,校长曾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勤勉实干,她巾帼不让须眉,一边安排新生报名工作,一边对笔者介绍校情。看到她正在与培训处的工作人员一起忙于接待学生报名,笔者先专注起学校概况和2020招生问答宣传册:宁都高级技工学校是省级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专业建设齐全,设有多种培养层次和学制,全日制在校生30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862人),专任教师115人。学校现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室72个。学校先后与京东集团、中南华为、广东骏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香港文峰教育集团、东莞信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合作。  
       看着其中的优惠政策,前来报名的几名学生及其家长均觉得读技校、学技能、包就业是贫困家庭厚重的福利。在报名处,贫困户陈金生带着孙子报好名后,心里踏实了许多,舒展着眉头说:“我家就住在这学校附近的竹笮乡布头村,孙子陈江鹏刚刚初三毕业,没考到高中,学生学技校很实用,补助多,免学费,小孩出远门到外地学习不放心,所以家里决定送他到这里来学技术。”在场为子女或孙辈报名的家长,大多都是像他这样的想法。看到报名的热闹场面,笔者心里暖烘烘的。
       自2016年办学以来,学校师生共计116人次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为使笔者直观了解,叫培训处处长李文盛请来3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代表,供笔者采访。
       ——林宗安,19岁,宁都县大沽乡南林村人,父亲早逝,母亲陈菊香将他和1个哥哥、2个姐姐抚养成人。林宗安2017年初中毕业未考入高中,选择入学宁都高级技工学校,从小爱好机械,报的是汽车维修专业,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熟练掌握了重型车辆维修技术。2018年参加赣州市第二次汽车维修技术比赛,获第2名。2019年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获江西赛区重型车辆维修技术项目第1名。有多家厂家邀请他去工作,但他说要再读两年获大专学历。笔者与林宗安交谈时,他面带腼腆,如果不是学校在场领导和老师证实其人其事,笔者难以想象,他一个瘦弱偏矮看似稚气未脱的小男孩,怎能与所获殊荣相连。
       ——郭意祥,男,20岁,宁都县黄石镇山梓村人,父母务农,家中还有1个姐姐、1个哥哥,家中因无发展资金评为贫困户,初中毕业后,成绩不理想,自己要求读宁都高级技工学校。2018年入学,报的是工业机械专业,入校后,学习很用功,技术已较全面,参加了赣州市相关专业技能竞赛,获得了好成绩。已与美的公司、恒大公司等优秀企业商谈了就业合作意向。
       ——赖秀亭,男,20岁,宁都县东韶乡永乐村人,父母务农,家中还有1对双胞胎妹妹,奶奶常病。赖秀亭虽然考到了高中,但因家中贫困,想早点出来工作,先学点技术,2017年入学,报的是酒店管理专业,2019年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获江西省选拔赛三等奖,已与恒大集团商谈就业意向。
       社会成年人就业培训也是宁都高级技工学校的一大特色,更是宁都就业扶贫的一大成果。成年人培训,坚持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特别是临聘的52名编外老师经常送教下乡,老师工资全部由县政府解决。办校以来,每年向社会培训厨师、家政、电商、农业种养等领域的实用性人才近万人次。
       已开2家餐饮连锁店的饶东林,最初是宁都高级技校厨师班学员,到技校培训前,只开了一个小饮食店,参加培训后,厨艺技术大为提高,将原小店扩大了三分之二的规模,不久又开了一个大一倍的连锁大店,两个连锁店能承办100多桌酒席,每年接待客人20万人次以上。2019年营业额600多万元,带动了4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0多人)。笔者慕名约见饶东林,他墩实的中年个头,一副“老板相”,除印证了李文盛的介绍,还说技校也把他聘为了编外教师,时常来学校教授厨艺。
       在梅江镇黄贯村西排组昌宁高速连接线旁,巍峨的高山下,几户洁白墙面的土屋农宅,与黛绿的山色自成一体,编织成一幅原味“乡愁图”。无论是郊游漫步还是小车穿行,无不吸引着路人目光。其中一户门前,竖起的一块"邱记土菜馆"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邱记土菜馆是一家“夫妻店”,他们双双在宁都高级技工学校参加厨师技艺后,店里生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样个变化?笔者饶有兴趣地来到店里探个究竟。
       夫妻老板学厨艺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丈夫邱留学是地道的西排村人,妻子刘安珍是外嫁来的湖南益阳人,他们年轻时在广东打工相识相爱,邱留学因开工程车一条腿受伤,留下后遗症,6口之众成为贫困户。进入中年后,双双回到西排村开起了餐饮店。起初,虽然服务态度好,但生意就是不好。夫妻俩不知其中原因。后来,村里扶贫干部进门“直谏”:“来这偏僻店里吃饭喝酒的,大部分都是宁都本地人,主厨的老板娘不会做宁都菜,做的菜不接地气,没有本地人喜欢的口味,人家当然不来,若要炒好宁都菜,需到宁都高级技校去学习。“夫妻俩听从了村干部的建议,双双到技校学习了一个月厨艺,既学到了厨艺,又学到了餐饮文化,“二次创业”后,能炒出宁都各种土菜,生意日渐转好。现在,路过的、从10多里开外的县城慕名而来的食客源源不断,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生意远比附近几家广告显眼的路边店好。“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现在我店里营业额每天1000元以上,有时多达5000元。可以说我们家是靠这家土菜馆远比其他农户日子好过多了,贫困的帽子早已把它甩向了梅江河,被大水冲得老远了。”爽朗健谈的老板娘操着湖南口音欣喜而自豪。

工厂办在“家门口”, 赚钱顾家两不误

“老婆,感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你一起打理这个工厂,带家里脱贫,也带动那些贫困户多赚了一些钱。”在钓峰乡下湾村采访时,笔者遇到了一对患难与共、艰难创业办厂的贫困夫妻。丈夫叫万桥保,妻子叫潘小莲,均不满30岁。2015年,万桥保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潘小莲毅然决定移植一个肾给丈夫,做手术花了60万元,欠下了30万元债务。经过治疗,万桥保恢复得很好。凭着多年的服装制造经验,扶贫干部为万桥保架起就业创业扶贫的“彩虹”。万桥保申请到了扶贫贷款,注册了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吸收1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扶贫干部李新生亲热搭着万桥保的肩膀,附耳说:“我给你带来二个好消息,一个是以工代训的,车间里每个工人有300块钱的培训补助。另一个是疫情期间新进车间的贫困户工人每人有1000元补助,像这个小谢,那个小刘,每人都可多拿1000元钱。”万桥保听后,欣喜若狂,马上向车间内的职工宣布,职工们连连叫好,有的竖起大拇指,有的激动得拍手鼓掌。
       政府保姆式服务,工厂办在“家门口”,扶贫车间村村设。“万桥保”们敢闯敢干,极大地方便了上有老、下有小、不便外出务工的中年男女,尤其是贫困户中的女性。宁都贫困群众在“万桥保”式的扶贫车间干得风生水起,再也不会百愁在心,全县在各类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户妇女占80%。
      “我丈夫早几年因肝癌离世,公公已81岁,婆婆老年痴呆,两个小孩一个在读高中,一个在县技校读书,我原在广州打工,现家门口有了扶贫车间,蛮适合我这种情况的人来做事,能照顾老人、小孩、家务,又能挣到钱,每月2000多元,今后不会再想出去打工了。”田头镇饭堂组的黄海英40来岁,已在“家门口"的田头圩上馨美航空布艺礼品有限公司务工一年多,她一边灵活地车着电车,一边开心与笔者谈聊。笔者看她略带疲倦但神情坚定,手头缝制的是航空眼罩,不逊色于大工厂工人的架势。笔者要离开车间时,与黄海英相隔一个车床的女工也面带笑容地挨近我们,她说她叫陈带发,属贫困户,原先也在外地打工,因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3个孩子,很乐意在这个扶贫车间做工,大部分时间家务,只化小部分时间来做工,进出自由,多劳多得,每月也能挣一、两千元哩!
       “带发,带发,带着大家发!好名字哦。”与笔者同行的县镇干部风趣而赞。
       全县扶贫车间星罗棋布,遍及每个乡镇和村寨。据宁都县人社局统计,目前已具规模的扶贫车间有159个,行业涉及农业种养、服装、电子及产品加工,吸纳1552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回乡创业,尽享"自家肥水”
       “我早些年在广东打工,扶贫开始后,看到政策蛮好,我回来与老公一起创办了纺健草席厂。”陈月兰,39岁,家住田头镇边斜村郭屋小组,高挑的身材,姣好的面容,健康稍黑的肤色,得体的谈吐,几年的创业,练就成一名女强人。本有机会在外成为企业管理者,甚而拥有自己的一个工厂,但选择了回乡办厂。虽说是与丈夫一起办厂,但厂里事实则都是陈月兰在管。2016年陈月兰回乡办厂,此前自己家种的席草不够用,每年还要收购别人的席草加工。如今厂里有打席机35台、绣花机4台,每年产值300多万元。自己办厂,又赚钱,又照顾了家庭。
       “我们一家7口,生活过得蛮好。还带领10多户贫困户在厂做草席,他们的月工资农忙时1000多元,农闲时2000多元,这都应感谢政府的扶贫就业政策好。”陈月兰说罢,笔者探寻追问:“扶贫就业政策好在哪?”陈月兰又打开了话匣子:“回乡创业,扶贫车间免税,还得到政府创业补贴近3万元,政府每年帮助宣传招工,直播推介产品,帮助贫困户入厂,今年疫情期,又补贴贫困户工人车票钱,以后优惠的地方还会更多。”一番肺腑之言听得我们都舒心地会笑。
       时值盛夏,骄阳助燃了招工热火。一场招募“新军”的重头戏在东山坝镇上演。只见摆设的戏台上,“明德服饰招工现场宣传推介会”的横幅醒目张贴在背景幕布上,宣传人员正在台上推介招  工事宜,台下人头攒动,求职者兴致昂然,有的在询问招职人员岗位情况,有的在报名登记。笔者上前采访,恰好遇上正在现场的江西明德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先荣,趁着他空闲一刻的机会,我们赶紧与他聊起来,他说:“他原来也在外面打工,知道县里鼓励返乡创业有许多优惠政策后,也想享受‘自家田里的肥水’。前几年回乡创办了服装公司,工厂设在县工业园区,厂里有100多号人,现在县里扶贫就业政策越来越好,打算扩大规模,需要4个车间近500人的缝纫车位,作为东山坝人,我需要更多的乡亲加入我们明德服饰。虽然今年上半年碰到疫情,但政府给了更多的关爱支持,影响不大,我有信心把明德做强做大。”
       人群中,东山坝镇求职者罗兰秀说:“感觉明德服装待遇还挺好,听了介绍蛮满意,打算去做。”同是东山坝镇人的小曾说,她是学人力资源的,也感到明德服饰待遇还可以,意向加入。
       采访几个回乡创业的故事,笔者由衷感叹,过去是孔雀东南飞,如今是孔雀喜飞回,政策好了,不愁吸不回留不住创业者,企业招工也轻松多了。

复工返岗,亲情送一程

“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打工赚钱,政府还会报销路费。”笔者在县工业园卡迪奴箱包公司采访中,来自宁都县边远山区大沽乡的女工小陈到厂后,政府给她报销了自大沽到县城的20元车票费。
    “新冠肺炎防控还未完全解除时,扶贫干部和县人社局干部到我家摸底,问我今年准备去哪打工,去打工有什么困难,我一五一十给他们说了。”小陈的同伴小廖接过话尾对笔者说。笔者问同去的县人社局干部,她们说的啥情况。县人社局干部介绍说,疫情期,县里为了帮助贫困户劳力复工返岗,出台了特中之特的政策,给出外打工贫困劳力报销返岗车票,路程远的还补贴伙食费,全县拨付贫困劳动力疫情期间外出务工返岗汽车票、火车票补贴562.78万元,伙食补贴100.01万元。在疫情末期,县人社局组建了38个稳就业督导工作组,每个组分3个乡镇,联系园区4-6家企业,督促指导乡镇村干部上门到贫困户家中,征求贫困户打工意向,宣讲返岗优惠政策,协助帮扶企业在抓实疫情防控的同时,复工复产,保障用工需求。

风正帆满,扶贫之船不偏航

 带着采访的“果实”,笔者反馈给县人社局局长赖续生。赖续生听了笔者的“报告”后说,采访到的情况只是就业扶贫这棵大树上的部分枝叶,面上的许多情况在县人社局的统计资料中。应笔者请求,赖续生对就业扶贫所推行的政策和取得的成效烂熟于心娓娓道来——
    当初,宁都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689户13027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0840人。自2016年起,县里制定了一系列就业扶贫措施,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人社、扶贫和移民办、财政等12个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宁都县就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和就业扶贫年度实施方案;整合县级就业扶贫资金,2016年—2019年全县累计发放就业扶贫各类补贴补助项目资金6511.98万元,2020年为有效应对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影响,安排就业扶贫项目资金增加至2900万元。截止2020年6月底,全县已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3653人,占贫困劳动力总量91.11%,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平均每户有2.32人就业,劳动力人均就业增收2.2万元,户均就业增收4.6万元。建设就业扶贫产业基地36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452人次;开展“送岗进村”“送岗入户”活动,通过“宁都就业名片”短平台、“宁都企业招工”微信公众号发送各类就业岗位信息220万条,推送就业岗位10万个,组织下乡招聘等活动123场次;整合人社、农业、林业、交通、残联、商务(主要是电商)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资源,开发就业扶贫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4306人;依托宁都高级技校、电商企业孵化园和工业园区企业,培训贫困劳动力21093人次,其中在疫情后期培训了4225人次。运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平台,实施电商企业就业扶贫。2019年县“电商企业就业扶贫”在全国第二届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展出并荣获优秀项目奖。运用“全国首批结合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返乡人员创业试点县”平台,引导企业创建就业扶贫车间,田头镇创业园被江西省人社厅授予“省级就业扶贫示范园区”称号。竹笮乡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中创建的3个扶贫车间,也在全国第二届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展出并荣获优秀项目奖。运用宁都高级技工学校平台,大力实施技能扶贫,2016年以来招收贫困家庭学生869人,在校内培训贫困劳动力3738人,与企业合作,走出去开展现场实训,培训贫困劳动力14949人。2019年,县技能扶贫典型试验在全国、全省推广交流。宁都高级技校的建设,得益于人社部的大力支持。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帮助企业和贫困户复产复工,县里出台了5个文件,涉及疫情期间岗位补贴、园区企业招工补贴、扩大公益性开发、压实送工送岗责任等27项政策措施,为贫困劳动力度过时艰“雪中送炭”。疫情期间,发放44家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01.23万元,技能提升补贴1500元,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104.16万元,拨付疫情期间就业补贴和扶贫车间防疫物资补贴34.6万元,招工补贴101.2万元,拨付“送教下乡”“集中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补助资金185.43万元。
       采访结束的时候,赖续生还在畅谈扶贫就业的下一步打算,他说,宁都虽然脱贫了,但我们脱贫不脱政策,县里将进一步致力于稳就业、保就业,努力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维护就业大局稳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采访的笔触是有限的,宁都县的就业扶贫工作难以概全。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县就业扶贫之果一定会更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