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科技网

关注江西生活资讯
分享本地风土人情

王锦弟:鹰厦线春华秋实30载

更新时间:2023-04-14 16:53 来源:江西经济网 编辑:云腾

工龄40年,经历了邵武工务段、永安工务段、南平工务段和鹰潭工务段的生产机构改革;探伤岗位31年、担任工长27年,每周平均走行60多公里,带领班组实现探伤作业零事故、零漏检,多次获得集团公司、段先进荣誉,他就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鹰潭工务段资溪探伤工区工长王锦弟。

每当问起王锦弟如何做到零事故、零漏检时,他总是字重千钧地说“安全”。资溪探伤工区管辖资溪至鹰潭南站钢轨和焊缝探伤,线路基本在山区,通行不便。安全出行是王锦弟每日作业前点名的重点,为了让职工们休息好,工作不打瞌睡,他在管内各地都有联系的“睡点”,大多都是在本地老乡家里,干净便宜。带好一周的备品,周日晚出行周五回,一干就是整整五天。职工有牢骚,王锦弟就像兄长、家长一样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这样我们可以多睡一两个小时,养足精神,不用凌晨就着急忙慌的开车赶时间。”他解释道。

鹰厦线隧道较多,隧道内作业光线不足,存在着漏检误判的风险。“我们不能光眼看,还要耳听”。王锦弟研究出一项技能“闻声探伤法”。“正常的无伤的钢轨,探伤仪经过时发出的警报声很平稳,一旦出现可疑波形,探伤仪发出的声音便会杂乱无章,这时候就要停下仔细研究了。”从此,资溪探伤工区的探伤标准“一停、二看、三通过”中加了第四条耳听。

每逢大长假小长假,旅客激增,过往车辆增加。该工区计划对重点地段进行重点检查,不单单完成当日的任务,还申请加班加点对薄弱地段进行隐患排查,对于钢轨容易伤损的部位,更是通过移探头、敲锤子、增加探伤灵敏度多种方法去验证校对。通过这些不断自己研究创新的探伤法,使资溪探伤工区多年来未发生过一次伤损事故,圆满完成一份份满分答卷。

随着90后青工的加入,王锦弟又在操心青工们的业务学习和成长。为了让青工更快更好的掌握技术业务,王锦弟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寓教于乐。2021年,在王锦弟地带领下,工区QC攻关小组利用手工技术改造劳损破旧的焊缝双探头架,破解了设备故障处理、节支降耗等难题,课题《降低探伤K型扫查架成本》获得集团公司QC奖项。

王锦弟表示,“作为老党员、老工长,我对铁路、对鹰厦线都有深厚感情,只有把接力棒稳妥交给青工,铁路高质量发展才能顺利实现。”(戴保琪 孙羽楼)